获戛纳评审团奖并获得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双提名的电影《何以为家》本周一(4月29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此前影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场“一票难求”,而影片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时,也是场场爆满。上映前,“何以为家看哭了”的热搜关键词在抖音平台曾“霸榜”长达一天时间,许多看过影片的观众感叹:“愿你们都没有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何以为家》的导演娜丁·拉巴基因《里约,我爱你》、《吾等何处去》走红,成长于黎巴嫩内战时期的娜丁此次将视角对准颠沛流离的黎巴嫩儿童,把“生而不养”问题直接推到前台,片中,12岁的主人公赞恩的一句“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令无数观众揪心。
在娜丁看来,“生而不养”的问题不仅存在与饱受战乱困扰的黎巴嫩,这部电影是为世界上每一个“没有获得基本权利的人”而拍。
电影里,小赞恩的父母因为无力支付他的出生登记证,使他成了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人,他的兄弟姐妹,无一例外。
没有证件的他们,在社会中仿佛是隐形的,由于没有这张“纸”,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走向了死亡,有的仅仅是因为没有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他们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死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存在,我的研究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出生”。娜丁说。
《何以为家》的创作前后用了5年时间,其中有3年的时间,娜丁混进在贫民窟做“田野调查”,娜丁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是观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她深入贫民窟、拘留中心、少年监狱后形成的,“我独自一人,带着墨镜和帽子,通过3年的观察和研究,我意识到,我在处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我意识到我要融入这些人的生活,融入到他们的愤怒和挫折中。”
娜丁决定,让这些“被忽视的孩子”通过电影为自己发声。无论电影里的小主人公赞恩,还是Yonas、Rahil的扮演者,他们在现实世界都是“没有身份”的人,娜丁希望,电影能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地方,一个他们可以在其中暴露自己的痛苦的空间。
《何以为家》的拍摄不太顺利,刚拍完Rahil在网吧被捕的戏份两天后,她就真的因为身份为被抓;而Yonas的亲生父母,也在电影拍摄期间被捕,他不得不跟着选角导演住了三个星期……
电影结尾,赞恩成功获得合法身份,Rahil与她儿子Yonas重聚。然而,娜丁这一次不想只把“圆满”留在电影里,现实中的娜丁仍在为改善这些“被忽视的孩子”的处境奔走,“我最终的愿望是,促进相关责任人制定法案,为保护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体系基础,给孩子们一个单纯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诞生不再只是上帝的旨意或者性冲动被满足后的结果。”娜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