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电影在风雨阳光中走过的七十年,是弥足珍贵的七十年,其中所诞生的电影不仅如灿烂星河,长廊誉满,其经典作品足以与每一个中国电影发展时期的优秀作品媲美,更奉献出了独领风骚、别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精华。七十年民族电影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宝贵贡献,是一代又一代民族电影人的才华结晶。今天我们回顾它们,总结其中的突出与杰出贡献,是对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再一次深情礼赞,是对它们背后的无数优秀电影人应该有的一次致敬与讴歌。
我们有过关于上影电影、长影电影、岭南电影、西部电影、香港电影、武侠电影、农村电影、“第三代”、“第四代”,尤其是“第五代”电影的纪念,也有对于大片模式、都市电影、农村电影、红色电影、强国影片等等的经典排列,以此囊括中国电影的漫长征途和辉煌成就,但是很少对于民族电影进行深入细腻的探讨,尤其缺乏对民族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民族电影所蕴藏的珍贵财富,尤其是对他们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品质作深刻的学术认识。
中国民族电影在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电影史上一直以独创的、坚持的精神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仅这一点就十分难能可贵。它们在中国电影长廊上以四方面的呈现给电影史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光辉。
首先,它们是整个漫长的七十年当中唯一保持着民族精神的纯粹的电影。什么是民族精神的纯粹呢?七十年前如此,七十年后仍旧如此。难道民族精神没有进步吗?不,什么叫进步?世界上没有唯一的标准。世界正在明白,全面保护人类的多元文化,保护必须倍加珍惜的传统文化,保护人性与尊严而非贪婪与伤害,民族文化的意义正在这里。而民族电影的无数佳作,离不开这些主题,离不开这些追求,离不开这样的梦想与价值观。
第二,中国汉民族地区电影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表现的社会生活也较复杂。民族电影确实面对很多选择,在表现中国革命历史阶段的题材故事当中,汉民族电影担起了正面表现的责任。但是民族电影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没有缺席。我们不论是在《鄂尔多斯风暴》还是在《金沙江畔》中都曾经看到过民族电影题材故事的直接呼应。在《骑士风云》和《冰山上的来客》那样更为经典的影片中,这种深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更增添了中国电影不可缺少的艺术光彩。直至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涌现出了如《天山的红花》、《摩雅泰》、《芦笙恋歌》、《阿诗玛》、《五朵金花》、《神秘的旅伴》等等优秀作品,民族电影成为了整个新中国电影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翼。
在这个历史阶段的民族电影中你会读出一种格外深情的纯粹。很少人会记得《农奴》,但是那首《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的歌曲多少年之后仍旧脍炙人口。举任何一个例子与民族电影整体的辉煌比较也许都很苍白,但是电影不就是由一个个镜头、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乃至一首首插曲创造出来的吗?最深情地歌颂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电影就是民族电影,既是因为民族电影所表现的题材更能够表现旧中国从一个苦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变成人民生活巨变的新中国,更因为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往往重写情、写感恩、写纯情。《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和很多民族电影的插曲一样,始于比兴,直抒胸臆,荡气回肠,令人难忘。纵观七十年中国电影,最一往情深表达的,就是民族电影。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发生着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电影最大的变化则是题材领域拓宽了,民族风格特性得到了更深刻而多样的表现。包括“第五代”的旗手之一田壮壮不也拍出了《猎场扎撒》这样非常民族化的骄人之作吗?当时的中国电影评论大家钟惦棐为它一锤定音:这是第一次为电影带来了完全从民族角度生发出的表现文本。从文本的角度改写民族电影的既往,这不仅是对《猎场扎撒》的肯定,更是为新时期的民族电影创作指出了一条必须去趟的道路。民族的电影,给一个民族增添她的历史文本,这就是结论。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最能够正视自己民族历史的电影正是民族电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淋漓酣畅地书写祖先的功业,《悲情布鲁克》义无反顾地赞美古老民族的信仰,《黑骏马》直面时代与历史、人性与现实的悲歌,《天上草原》最深情地歌颂普通牧民的日常情感天地,《诺日吉玛》把民族的价值观摆在反战的天平上,《心跳墨脱》居然不染丁点凡尘地描写了当代的圣歌,《红河谷》在商业市场上赢得成功更是让神山圣湖彻底震撼了很长时间找不着出路的汉族题材电影,使其为之汗颜。而还是在不久前再一次赢得商业成功的《冈仁波齐》在题材和表现上都别出心裁,藏族的文化精神和民族信仰表达,使得这部影片在与当年的所有成功影片相比较中,几乎达至无人能及的高度。这是民族电影第三种沉着而光芒内敛的呈现。
我要举出另一部似乎仅仅被列入主旋律的影片《孔繁森》。作为一个电影发行战线的老兵,我为当年能够帮助这部影片取得市场成功感到荣幸。孔繁森的事迹是感人的,而孔繁森精神在那片神圣的高原上的升华,则给感人的事迹平添了宽度与深度。似乎人们的镜头一旦触及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境界”。这是一部民族电影,民族的文化精神哺育了孔繁森,而不单是孔繁森献身给了西藏。它们就是如此双向,正如中国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与对方双向地献出它的纯洁和真情。民族电影无论是悲剧,还是正剧和喜剧,都会让你触摸到它颤动的心灵。《孔繁森》是一部很优秀并且优美的电影,它优美的奉献只有两个字:“吉祥”。
民族电影的文本价值可延展开来书写,写很长的篇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读它,从中看到中华民族有着极其丰富而壮美的胸怀。民族电影表现忧伤的时候也是不同于汉民族的,或者说,在当代生活中忧伤也是一种真诚。中国当代思想文化都在一一走进新的历史深处,失去一些,保留一些,发扬一些,创造一些,正是时代的脉搏。民族电影在这个阶段恰如一股清流,永远不会变浊。因为它在价值观之上还有信仰的加持。但它会忧伤,从中我们会看到只有民族电影还保有某种生命的历史性。当然我们更多地是看到欢快,很纯洁的欢快,譬如《婼玛的十七岁》,譬如《花腰新娘》。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不要忘记民族电影带给国家和社会的艺术贡献。那里呈现的不是异域,不是外地,不是陌生的电影。民族电影在给新的历史时期写照,它正在成为一种角度,就像《季风中的马》那部电影那样,民族电影的第四种重要呈现,是对当代生活的复杂性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正因为民族电影与现实的不妥协性,我们才有了值得保护的开放格局。再过很多年,再诞生更多的民族电影,那时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今天的讨论吧,我们会加倍感到民族电影的强悍、猛烈、顽强独立,而同时,我们也会加倍明白,它仍旧是最纯粹的,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