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粤港澳的女电影工作者呈献的一批女性题材的精品力作,为华语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为此,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与广州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女性电影巡展”活动,如此大规模的粤港澳女性电影巡展活动,在内地和海外的文化史上都是第一次。
研讨热点一:
粤港澳女性电影的独特视角与家国情怀
本次巡展精心挑选了6部佳作与观众见面:香港女导演张婉婷执导的《宋氏三姐妹》、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执导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广州女制片人张乃琼策划的《脱轨时代》、深圳女导演李亚威执导的儿童片《鹰笛·雪莲》、珠海女作家裴蓓编剧的《天上人》、根据澳门知名女作家廖子馨作品改编的《奥戈》。
这6部作品,有女性编导创作的影片,也有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同样是刻画女性,男女审美视角所展示的女性形象却有所不同。
女作家高雅楠编剧的女性题材电影《脱轨时代》,塑造了一位“80后”白领女性形象,由张静初饰演,深受观众喜爱。许鞍华执导的《天水围的日夜》,展现香港底层小市民生活,剧情仿佛平静如水,由各种琐碎的生活片段构成,但勾画的中年女工贵姐(鲍起静饰),具有女人特有的人情味。在银幕上表现女性,女性电影人特有的视角和感觉,完全不同于男性电影人的旁观者角度,她们将女性的主体意识带入角色创作之中,破除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标签化、符号化,用更细腻的艺术手法表现女性角色的境遇、心态、情感与欲望。
女性群体常常被赋予一种文化标志,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产生变化,地位大提升,视野更开阔。粤港澳女性电影人除了关注女性本身,还有母性视角下的多种题材,包括家国情怀题材,甚至是男性题材。
张婉婷的《宋氏三姐妹》(张曼玉、邬君梅、杨紫琼主演),以宋查理的家族故事为主轴,用感性、细腻、委婉的特殊处理方式,将宋庆龄、宋美龄、宋蔼玲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融入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之中。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叶德娴主演)对于“身有所处,心无所依”的家的追寻,是现代香港市民生活题材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人文电影,但她执导的《明月几时有》却是另一类题材风格: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通过抗日女战士方姑(周迅饰)在香港营救文化人的战斗故事,抒发爱国大情怀。香港电影一直以来被诟病缺乏情怀,受限于喜剧、功夫、警匪等几个类型,但以上这些女性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打破了这种论断。
研讨热点二:
新时期粤港澳女性电影人的成长
这次巡展活动形式多样,除了影片展映,还组织了与观众直接对话的映后交流,以及专业性的学术研讨活动。
有趣的是,在多次的交流中,当观众问及女性电影人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因性别而带来困扰或受到歧视时,所有的回答都是“没有”。纵观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历史,从表面看来,始终是男性占据中心位置。女性电影人不约而同的答案,显示出开放的社会大环境,给了女性电影工作者自由的创作环境,女性在电影产业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升。
《脱轨时代》的总策划、出品人张乃琼和《奥戈》制片人王雁,都说拍电影压力很大。当观众问“你们总是这样说,是否说明女性电影人的抗压能力比较小?”时,王雁反倒笑着说:“这恰恰是我们抗压能力比男性强的原因。”她说,女性习惯用话语来疏解压力,反倒是闷声不响的男人们,容易有因压力积压而爆发的情况。
参加本次巡展的某些文艺片,票房成绩不理想。如《奥戈》讲述澳门土生族群在回归祖国前后,对于“我是谁,我来自哪儿”的迷惘,这一世界性的心灵追问,使该片入围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却未能在中国电影市场打响。曾经与张艺谋、姜文、吴宇森等大导演的新片一同被选送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天上人》,因不是商业电影,在院线评估中不被看好,放弃了宣发。时隔多年,《奥戈》制片人王雁、《天上人》编剧裴蓓再次回顾这两部片子制作过程的艰辛与遗憾时,都十分坦然,并与观众一起重新审视片子存在的问题。
本次巡展是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迎接新中国建国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发起并主持本次活动的该协会副秘书长刘海玲教授说:“巡展活动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很有意义,它体现了电影人的坚持与进步,观众的理性与审美觉醒,南派电影一定能继续为中国电影争光添彩!”(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