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2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远去的牧歌》正式在国内上映,该片主要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巨大生活变迁,同时还如画卷般将新疆阿勒泰、木垒县等地的壮丽景色搬上大银幕。
影片4月8日亮相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后,获得业内众多“大咖”一致好评和观众的强烈推荐。翟建新、饶曙光、哈那提别克·朱马拜等业界专家在观看影片后纷纷给予好评,称赞“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所需要影片”。
《远去的牧歌》片中不仅展现了祖国西域的大美风光,还将镜头直接对准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变迁,尤其是游牧转场等镜头启用了30万牲畜在草场迁徙,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导演、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翟建新观影后说,在追求商业化、感官刺激、视听效果的大环境下,《远去的牧歌》主创能有这么淳朴的创作动机,这么诚实的创作态度,同时满怀虔诚地对自然的礼赞,可以看出创作者非常不容易。他们有艰苦卓绝的诚心,这也让我们非常感动。
影片在宏大的背景之下,为了准确拿捏游牧民族细腻的情感变化,在男女主角方面均由非职业演员“本色出演”。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影片的景观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观众可以感受到影片表达的独特情绪。并表示这是一部非常丰富,值得回味的电影,也是一部值得用心感受的电影。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培根铸魂、温润心灵的作品”,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
一直关注游牧民族题材电影的哈萨克族著名作家哈那提别克·朱马拜认为,《远去的牧歌》与以往此类题材电影有显著的区别,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变化和发展为主题,将牧民由原始的转场生活到牧民定居的现代生活的历史过渡表现出来,同时又将牧民心中对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冲突的纠结展现,并在故事最后以巧妙的结尾告诉人们,“传统文化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光大”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主题上实现了跨越和创新。(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