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档有两部影片为香港电影人作品,一是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二是麦兆辉庄文强再度联手的《廉政风云》(下称《廉》)。从剧情、背景环境、主演人员、主创团队、制作出品等各个方面来看,前者显现出与内地电影产业高度融合的趋势,后者则保持了传统香港电影的纯度。两部影片的市场表现差别明显,前者一度是春节档大热门,后者成绩平平,传播度也较低。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香港电影必须与内地电影产业完全融合才会有出路,更不能认为香港电影创作者需要刻意主动迎合某种不确定的内地观众趣味。时光网1月28日发文,报道了麦、庄在知乎网就香港电影的“港味”发表的观点。他们指出,2018年国庆档庄文强导演的《无双》非常受欢迎。这意味着,如果香港电影人能找到某种路径,那么港片仍然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然而,港味面貌究竟如何、又是否能被大众明确意识到,在港片影迷那里一直是近乎玄学的问题。对港片黄金时代的痴迷,同对港片低谷期的失望,纠结成一种情结。问题的答案也不尽在电影语言层面,而是要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去慢慢解决了。
《廉》的故事,按照顺时序来看,其实颇为传统和简单:1,陈敬慈和许植尧是自小一起成长的好友;2,成年后陈考入廉政公署,许进了会计事务所;3,许在工作中发现权势集团勾结政府人员建立了规模惊人的香烟走私网络,向陈透露,陈私自将许发展为线人;4,许一方面收集到相当资料后向廉政公署举报企业行贿官员;5,另一方面则将巨额不法经费转藏到金融网络里;6,在出庭作证的当天逃亡澳大利亚;7,陈的妻子、廉署谈判专家江雪儿受命前去保护并劝其返港;8,犯罪集团开始销赃灭迹、杀人灭口;9,陈不按规矩地不断反击;10,廉政公署仍处于被动;11,在开庭最后期限到来时,许突然向廉署申明自己的线人身份,从而失去了依法作证人的资格;12,陈不得不引咎辞职;13,他发现自己其实被许欺瞒利用,帮助许在廉政公署的内部网络中暂时隐藏起了那笔巨款;14,许把一部分钱款转给小时候住过的儿童医院;15,同时安排另一身患绝症的老友做替死鬼,帮自己逃过犯罪集团的追杀;16,然后隐姓埋名;17,影片结尾,许在和家人尽享天伦之乐时跌入泳池,自小缠身的心脏病发作。
到了影片叙述里,这些情节出现的顺序变为: 6、7、8、9(第一大段落)-1、2、3、4(第二大段落)-10(非重要辅线)-5(重要伏笔而未正面表现)-11、12、13、14、15、16、17(第三大段落)。这还只是笔者归纳的大体情况,如果将剧情中的细微伏笔一一列出,会发现更多错综复杂的叙事设计,如情节15,其实有两位老友被许召集来帮忙,他们的形象或信息还隐约出现在1、7、8、9、10、13多处。插叙、补叙,这些手法原本常见,特别是在犯罪、悬疑等类型中。对有经验的观众来说,他们观影的乐趣正在于身处知道和不知道之间的猜疑与推测、证实或落空,如同与创作者玩一场比拼智力的游戏。在电影文化高度成熟的今天,这会导致一种不很有趣的困局,创作者叙事的目的并非以“情理之中”为基点,反倒以“意料之外”为目的,仿佛不被观众猜到谜底才最重要,以至于,很多谜面式的信息,都被故意延宕到最后才交代,这就克扣了观众反应和猜谜的时间。
在时间分配方面,影片开头用了10分钟左右,将基本案情和两位主角交代完毕;接下来又用5分钟左右,转而交代陈江夫妻的工作关系与感情危机。这两段落对主线、辅线的处理完全遵循剧情片的惯常模式,虽不出彩,但中规中矩。接下来常见的——或者说更符合认知规律的——做法,是将主、辅线进行缝合,比如,在陈江关系里,“性别歧视”一开始就成为矛盾冲突,这一般会在后边特别是高潮部分进入陈许线索,实现某种重要的剧情功能。然而,影片接下来的发展再次抛弃了常规,进入非常错综复杂的案情交代,不断加入的人物和细节让观众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去整理信息,无暇顾及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样一直到影片的1小时15分左右,剧情走向转折点,各线索开始汇聚时,突然转头交代各种前情和背景,许的人物设定迅速黑化,陈也进入灰色地带。至此,观众前面建立起来的心理期待基本破产了,在接受欣赏叙事艺术的立场上,这种冒险手段很难成功,也对观众不友好。整个过程中,性别歧视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倒随着江的行动得到实质上的印证,因为她在这场智力游戏中始终处于被动、被利用的境地,直到最后用对男性撒娇的方式收场。
影片讲授知识太多,是影响观众感受的又一弱点。廉政公署、香港司法、高层犯罪、网络金融等都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解说,例如近几年引起世界货币市场震荡的比特币交易模式。除非观众事先对这些领域有一些了解,否则理解起来会吃力,同时也未必感到兴趣。在主流类型片里,编剧堆砌太多专业知识是大忌。
视听语言也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上面几个问题。对话过多,中近景为主,注重人物着装发型的时尚感,这些做法都令人联想到港剧。片中人物面部特写很多,其中,方中信饰演的廉署高级官员因为特写镜头时值较长而格外突出。他大多时候坐在与大家隔离的玻璃办公室里,又用办公桌和电脑屏做了空间二次分割,这些手法叠加起来,不免给观众造成过多联想,以为后边会有人设的转向,而最后似乎只是一个单纯无所指的特写。音乐用得太多太响,举凡情节要点和情绪要点都一定有背景音乐,强力把观众拉近某种情绪情调,这从反向说明,影像叙事和表情其实不到位。
似乎是为了增添调剂,影片的配角大都造型抢眼、表演抢戏。陈有一男一女年轻下属,妆容精致,但在剧情里的基本功能就是在犯错、跑腿、发现疑点。陈的同事文仔,捏合了职场丑角和天才侦探的功能,不但如此,剧情还在很晚的时候才忽然交代出他是陈许的旧日同窗!这种虽然出乎意料、实则并无必要的巧合还出现在许召集的二老友帮手身上,观众和陈一起错愕地发现,原来他们四个人在小时候就曾一同玩耍!至于当下观众对这些巧合是否信服,有必要做下调研。
以麦、庄二位的实力,很难想象他们会不知道类型片的规律或者套路,也不应质疑他们的视听语言能力。因此,笔者更愿意相信,这部影片是出于有意为之的目的。更具体地说,结合麦、庄以及多位香港电影人近年的创作动向,这部影片的改变或者可以看作是对新故事和新叙述的一次试验。
首先,是试图超越类型的努力。类型之所以成立,其背后是由叙事模式、审美趣味、价值判断标准和世界观等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结构。港片近年来的困境,恰恰在于其原有的结构不再适应世界变迁的新格局。对此有所憬悟的电影人自然会寻找新的出路,这个进程中的成败得失都不足为奇。《红海行动》的成功得力于将香港动作片的英雄情结和视听奇观升级到国家民族层面,《无双》的成功来自用国际高科技犯罪的奇观折射人性的聪明和善恶,两片都有很好的平衡感。《廉》的失利恐怕是因为它在深度内容发掘和外在表现形式之间尚未达到良好平衡。
其次,也是走向现实关注、显露现实焦虑的结果。在笔者第二次观看以求解决剧情理解疑问时,强烈地感到主创的认真和勇气。在近年香港警匪片里,打击毒品是常用的题材,《廉》则发现了与日常生活相关、因而更庞大更强悍的黑暗势力。香港地区自2009年开始征收高额烟税,此事件在隔年香港影片《志明与春娇》中是一段恋情故事的背景,十年后则是事关地方廉政、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大事件了。《廉》沿用香港警匪片常见的双雄形象,但他们面对的,却已经是黑白交织的犯罪行为与机制死角,当程序的正义性遥遥无期,手段的极端化只能走上绝路。感觉到这种现实里无所适从的焦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廉》叙事上的失措。那些艺术上不协和音,在现实中竟有回响。单凭《廉》在现实关注上选点之准,已足以为其商业上的失利做一有瑕辩护了。
只是不知,这样的辩护是否是一次误读?答案可能要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否为叙事的原初设定、以及是否会有续作了。
(作者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